看不見的青洲山
澳門沒有黑夜,紙醉金迷的賭場不分晝夜,五光十色的霓紅燈卻照不到邊陲的一座小小山丘,黑漆漆,靜悄悄,一如小島的過去,一如在縫隙中生存的精神病人及其家人。
主角曉曉說,沒人留意到,原來澳門也有山。
曉曉14歲,有個患精神病的媽媽。媽媽跟外婆以前在青洲山下種菜,後來跟曉曉的爸兔仔生了明明,還有曉曉。電影開始時,二人已離婚,只有曉曉跟媽媽相依為命,變成街坊口中「那個癲婆個女」。
媽媽的平行時空
媽媽穿著睡衣,一直夢遊於不存在的時空。時而拿起菜刀,幫婆婆割菜;時而細心淘米,等丈夫回家,還老是吵著要出去,找家人回來吃團年飯。曉曉筋疲力竭,發脾氣說,你乖啦,我要溫書。媽媽便委屈的哭起來,她還是那個悽然無助的少女,被困於過去,逃不出來。
爭執中,菜刀在曉曉腿上劃破一道血痕。媽媽像做錯事的孩子,咁你貼膠布囉。被這幕觸動,不管有病與否,家人之間,許多無心之言或有意之舉,因愛之名,卻讓對方遍體鱗傷。因為親近,因為真實,因為上心,傷口才會這麼深,這麼痛。
另一幕也很喜歡。賭城的霓紅燈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,媽媽卻拿著手電筒,在萬家燈火照不到的山上,尋找已逝去的時光。大遠鏡,山下繁華璀璨,媽媽卻在漆黑中踽踽獨行,收割不屬於她的菜,呼喚不會回家的人,彷彿割裂出兩個平行時空,凸顯她與現實的時差。
曉曉的奇幻旅程
電影以奇幻的方式呈現曉曉的內心世界。導演說,不這麼拍就太沉重了。婆婆棲身在澳門最繁華地段--賭場的地下停車場,抺車為生,像鼹鼠。黑白的鏡頭是婆婆的視角,因她看不見五光十色的霓紅燈。婆婆的窩堆滿千奇百怪的雜物,沙發後的賭桌提醒大家,在她們的城巿,賭業就如上帝,無處不在。還有各種物品的空鏡,斑馬手套、石獅子、煙灰缸。想起波蘭斯基的黑白驚悚片,靜默,陌生,詭異,一如賭城荒誕的世界。
導演說,曉曉到爸爸公司尋人一幕,獲作家董啟章啟發。家姐著曉曉坐在白粉上瞞天過海的情節,來自真人真事。各種動物造型的手下,奇幻怪誕如愛麗絲的仙境,只是曉曉面對的,是個張牙舞爪的世界。
各人頭上一片天
到賭場門口找哥哥時,那些咶噪的排氣喉,是曉曉的內心意象,也是哥哥跟女友的心情。哥哥也背負不少,一臉呆滯(雖然呆得有點太生硬),看見女友受著客人的氣,只能默默忍受。女友以三寸高跟鞋、低胸短裙,每天騷首弄姿,逢迎討好的生活,換來肩上的LV手袋。紙醉金迷,明買明賣,赤裸裸。在這裡,好像每個人都看不到希望,卻又努力生存。
褪色的全家福
曉曉到爸爸的公司尋人,他的黑幫妻子塞來一幅照片,上面有爸爸、媽媽、哥哥、襁褓時的她,就像那篇高分的作文中寫的,我的家庭。曉曉抓著小嬰兒的手,爸爸的妻子說,這是你弟弟。看著曉曉在婆婆的窩醒來,這段經歷疑幻疑真,直到看到她口袋裏的照片,才放心。天光了,媽媽已自行回家。曉曉換過校服,與哥哥和媽媽,三口子吃飯,把相片擱在窗邊。我們都願意相信,那張照片,是真的。
After all, it's another day.
故事沒交代,作為家中的caretaker,最後曉曉的處境有沒有改變?她們一家有沒有出路?電影將曉曉尋母的一天一夜,濃縮為四十分鐘,可以想像,媽媽離家遊盪--曉曉四出尋母--媽媽回家,曉曉鬆一口氣--媽媽時好時壞--媽媽再次離家,有如日夜更替,無限循環,永劫輪迴。
可是曉曉的窗邊有了一張照片,也許連照片都是她的幻想,但那也是她應付生活的方法。放映結束後,聽了一個故事。從前有個男生,他的哥哥有抑鬱症,二人吵了一架,哥哥在他面前跳樓自殺,死了。男生說,以後他要活雙倍精采的人生,把哥哥的份兒都一併活好。想起CNN的主播Anderson Cooper,同樣有個因抑鬱自殺的哥哥,然後他選擇到世界各地聆聽別人的痛苦,讓其他人聽見受苦者的聲音。
如何面對生命中的難題,you always have a choice。
P.S. 那些深夜閒談
認識一個女生,是同學,也是樓友,留一頭長曲髮,說話語調溫柔。常在pantry煮宵夜時聊天,由哪個教授上課hea底,西藏應否獨立,到哪隻牌子的toner好用,天南地北。看著她大學時接觸紀錄片,意外發現終身興趣,後來變成職業。還記得《音樂人生》上畫,宣傳費不多,她背著單肩包,拿著一疊疊傳單,逐個宿舍放。一路走來,直到現在。不時聯絡,但久未聚首,前幾天再見,已是一頭清爽俐落的短髮,背著小背包。字幕升起,跟樓友們數了幾次,副導演、中文字幕、美指、劇照,深感獨立製作不容易。N,加油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