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5.2013
在翻譯中迷路/ lost in translation
今天不小心在生活中上了一課,原來要準確地溝通,得小心翼翼,因各人前設(premise)不同。所以,要虛心,要盡量放下假設,要be open-minded。
"Everyone is different."
剛由澳洲回來,剩了一點澳幣,打算過兩天到百年換回港幣。想起梨花小姐也剛到過澳洲旅行,便whatsapp問她要不要把剩下的澳幣拿來一併兌換,然後我們卻迷失在對方的話裏。對話如下:
我:我星期六會去百年換返啲澳幣做海幣,你使唔使順便換埋?(打錯字將「港」幣變成「海」幣)
她:咩係海幣?
我:港幣,低能仔打錯字了:P
她:哈哈哈哈,白痴
我:超,估都估到我打錯字啦,你專登問嘅(哭)
她:我真係以為係咩特別幣,所以你特別問我
我:(驚訝)
她:因我去澳門一般用港幣
我:澳幣=澳洲幣,aus dollar
她:(驚訝)totally lost in translation
我:原來人同人的溝通可以好難
因為大家的前設不同,因此溝通便出有落差。我預設她最近也到過澳洲,因此當我說澳幣,會意會我指Australian dollar,但現實是她已由澳洲回來一段時間,沒想到我的「澳幣」是指澳洲幣,而想到了澳門幣。加上我低能地打錯字,誤會就更大了。
想起翻譯/ translation 這個字。
記得大學老師說過,"translation" 來自拉丁文 "translatio" ,是 "bring across"的意思。(其實拉丁文怎麼串忘了,剛剛有wiki一下補完記憶啦)譯者其實是個搬運工人,把相同的意思由一種語言搬往另一種語言,背後有一個前設,就是全世界的人不管說何語言,亦情感相通,會為意思相同的文字同悲同喜。
例如 David Hawkes 翻譯《紅樓夢》,把賈寶玉在太虛幻境喝的酒「萬艷同杯」(杯=悲,暗示萬艷同悲)譯成拉丁文"Lacrimae Rerum"。Lacrimae是「眼淚」,Rerum是「萬物」,來自古羅馬詩人Virgil的史詩《Aeneid》,講的是一個歷盡滄桑的悲劇英雄。(這部份也來自網上資料補完)「萬艷同杯」竟然在拉丁文中找回失散的孿生兄弟,神來之筆。
好了,寫完翻譯論文paper,說點別的。
話說在Melbourne住mixed dorm,同室有個男生喜歡抹香水,是Chanel No.5。(的確,everyone is different)然後有天搬來了一個女生,甫進門口便嗅來嗅去,最後在那男生的牀上發現了香水瓶。然後很興奮地上前跟男生「相認」,我也塗Chanel No.5呀!(大力拍對方的肩)Good friend! 若譯成廣東話,"Good friend!" 大概便是「果然係好朋友!」原來外國人也有這種說話方式。
翻譯的人或寫字的人都相信,世界上的人,心意相通。
其實,儘管用的語言相同,每一句說話,都是一個翻譯的過程。把我的意思,翻譯成語言,告訴你。然後你用你的前設,理解我的話,聽懂我。
沒太多機會寫人物訪問,每次面對受訪者,總有點無從入手。也許我有太多前設,因此未能從對方眼睛,看到對方眼裏的「自己」,遑論將對方看到的「自己」呈現。
不擅長表達自己,也在學習放下自己的前設,去解讀他人。
Do you read me?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