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不細看故事簡介便入場,到演員謝幕,才恍然大悟--咦,原來已演完兩個故事了。《窮人誌》由兩個劇本組成,一是潘惠森的《何來七千幾》,二是陳志樺的《釣鷹》。原以為會演完一個接一個,卻原來導演將《何來七千幾》的故事剪開,先演了一大半《何》,中間演完《釣鷹》,再補上《何》的最後一幕。等我仲好傻仔咁不斷諗,開首的速遞員同中間的地盤佬有乜Q關係?!
最後一幕,演員穿著兩套劇的戲服同場出現,一同望著燈火。背心先生解讀為,那是整齣劇最後表現出一種希望。(我會解讀為導演的美好願望)。大概速遞員同地盤佬的關係,便是兩者都是處於社會低層,兩個故事,講的都是窮人的生活狀態。
看潘惠森的戲不多,還有印象的應是N年前的《孔雀男與榴槤女》,跟《何》有點像,兩者都充滿機關槍似的對白。《何》的對白節奏處理得不錯,只是兩個速遞員的許多粗口,原想營造一種巿井味,但演員太年青,未做到那種「爛撻撻」死口靚仔的效果。(作為一個資深用家,粗口得有好很真摰的感情才能講嘛!)個人喜好,女主角同客講電話的討好,與「哦」弟弟(男友?)時的黑面,對比誇張一點更好。(好吧我就是喜歡黑色喜劇)《何》中的速遞員不停被問「做乜唔返屋企」,最後原來係因為屋企道牆裂咗。好無厘頭的故事(倒也很潘惠森?),也許講的,只是一種窮人在生活中掙扎的狀態。
整個製作最喜歡的,是小劇場的設計。用盡不足千呎的studio,以紗布跟佈景板間出一條圍繞觀眾席的走廊,營造遠近效果,演員離開舞台,聲音卻從另一個角落傳來。加上一面鏡牆,演員背對觀眾對鏡做戲,坐在不同地方的人都看清楚。特別喜歡《釣鷹》利用掛在天花上的屏幕分割時空。而且地方小,觀眾跟演員距離更近,主角掟啤酒罐,差點掟到前排小妹妹的頭啊。(笑)不過,也許地方小了,無須像大台上演的那麼誇張,倒是有點不習慣,未感覺到角色的情緒。
《釣鷹》的故事很完整。在堆填區工作的地盤佬A,每天滿身臭氣回家,自己也看不起自己。對工友說老婆不懂打扮,其實老婆抹著香水,晚晚夜歸。地盤佬A討厭老婆的香水,討厭老婆也看不起自己,對老婆吹噓召妓的過程,為了證明自己「得」而霸王硬上弓,結果都係唔得。看到地盤的工友B用魚絲釣鷹,他也很想試,可是覺得殘忍,釣過一次,怕得手也抖了。地盤佬A更看不起自己,回家把工友B送他的鷹煲了湯(其實鷹是不能吃的,連工友B都「昆」佢)討老婆歡心,想再「試下」,最後卻用釣鷹的魚絲殺死了老婆。他的老婆也叫阿英。
地盤的生活非常苦悶,地盤佬B能在釣鷹與召妓中找到娛樂,平衡自己,地盤佬A只能壓抑。釣鷹的意像貫穿全劇,徒勞的掙扎,魚絲的束縛,死亡。地盤佬A最後餵了地盤的鷹吃肥豬肉,然後將一塊肉放上臉上,安然死去。也許,最終,死亡是情緒唯一的出口。也很喜歡最後一幕地盤佬B的黑影投射在老婆身上,還有貫穿全劇的打椿音效。
有誠意的製作,謝背心先生介紹。有興趣的話可留意劇團 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uangdiantheatre (無收錢㗎我)
我是一名中五的學生,讀band2的學校,請問以你的經驗,應如何面對將來的出路?
ReplyDelete親,這篇網誌是劇評喔,生涯規劃輔導的話要另外收費喲(淘寶客服腔,說笑的啦)。雖然很樂意幫忙,但我不是專業人士,建議你找輔導機構,他們有專業的社工,資源也比較多,例如青協。若只是純粹分享以前的經驗,的要想想將來的出路,可以先想想你喜歡做些什麼事。
Delete我最喜歡的就是登山,也參加了一些活動,但是我有點好奇你是怎麼可以一邊工作,有時間去周圍遊歷呢?
Delete我也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,每年得小心翼翼計算該怎麼花14天年假啊!如果你喜歡登山,有沒有想過將這份興趣變成職業?例如當山藝/歷奇訓練導師,時間也會比較自由。
Delete因為我身邊,比較少這類的人。我有個朋友的哥哥是空少,才可以周圍遊歷。希望你空閒的話可以多多分享
ReplyDelete也謝謝你跟我分享你的想法。嗯,喜歡四處去的,當空少/空姐也是個選擇,雖然工作也很辛苦,我也在努力找一個能周圍遊歷的生活方式呢。
Delete